跳转到: 导航,
搜索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箬叶 | 中药图典
箬叶
Ruò Yè
别名
辽叶、茶篰若叶
功效作用
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衄血,下血。小便不利,喉痹,痈肿。
英文名
Leaf of Chequer-shaped Indocalamus
始载于
《本经逢原》
毒性
无毒
归经
肺经、肝经
药性
寒
药味
甘
箬叶,俗称竹箬、箬皮,即箬竹的叶子。休宁县出口的箬叶,称作“徽顶” 箬叶。在徽州最好的箬叶主要分布在岭南山脉一带.主要有屯溪的龙田,歙县的后山村,雁州村,璜尉乡及长陔乡.
箬叶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风、防腐蚀等特性,可用于搭工棚、编斗笠、包棕子等。用箬叶包糯米粽子,清香可口,别有风味。“徽顶” 箬叶叶面宽大,柔软质韧,畅销江西、浙江、广东、江苏、北京等地及东南亚各国。
箬叶
(《纲目》)
【异名】辽叶(《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叶。
【植物形态】箬竹,又名:篃竹。
秆高约75厘米。直径4~5毫米,圆筒形或顶端节间稍扁平,节间长2.5~5厘米,中空极小;秆环殊少隆起乃至不可触知;箨鞘长20~25厘米,宿存性,枯萎后呈暗草黄色,稀具小横脉,故局部地呈方格子状,无毛,惟下部边缘具柔软之褐色纤毛,呈流苏状,至于为下方箨所包被着的部分则具绒毛;箨舌顶端呈弧形。两侧各具少数繸毛;箨叶的大小多变化,形甚窄,有时可长逾5厘米,有部分方格状小横脉。秆上每节生枝条1枚(稀有2枚者)。叶在成长植株上弯作弧形,叶片作长披针形,大者长达45厘米以上,宽可逾10厘米,先端渐尖,延伸成一细尖头;上面绿色,有光,下面灰绿色,散生锯色短柔毛;中脉宽而隆起,黄白色,在叶背面沿中脉之一侧生有一行毡毛,次脉有时可多至15乃至18对,小横脉极明显;叶基急收缩,叶缘有尖锐小锯尖;叶柄健壮而带微紫色。花序未见。
分布长江流域等地。
本植物的叶基部(箬蒂)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纲目》:"甘,寒,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兼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衄血,下血。小便不利,喉痹,痈肿。
《纲目》:"治男女吐血,衄血,呕血,咯血,下血。并烧存性,温汤服一钱匕。又通小便,利肺气,喉痹,消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煅存性入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作吹药。
【选方】①治肺痈鼻衄:白面、箬叶灰各三钱。上二味研令匀,分为二服,食后井华水调下。(《圣济总录》玉尘散)
②治经血不止:蚕纸(不计多少烧灰)、箬叶(烧灰)。上二味等分研匀,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圣济总录》二灰散)
③治脏毒下血,久远不瘥者:茶篰篛叶烧成黑灰,研罗极细,入麝香少许,空心糯米饮调下。(《百选方》)
④治小便先涩后不通:干篛叶(烧灰)、滑石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许,米饮调下,空服。(《指南方》篛叶散)
⑤治咽喉闭痛:辽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之。(《濒湖集简方》)
歙县南部的山区有着大量的箬叶资源,每年大于200t.欢迎大家前来.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按归经查药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按药性查药
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
按药味查药
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
按名称查药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方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电子书
《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相关
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出自A+医学百科 “箬叶”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AE%AC%E5%8F%B6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箬叶”的留言:
订阅讨论RSS
给箬叶条目的留言
--183.93.27.120 2015年7月25日 (六) 16:08 (CST)
留言:安徽歙县产的箬叶与湖北鹤峰产的辽叶是不是同属同科一回事?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1个分类: 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