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休克要怎样避免?
避免脊柱的剧烈冲击,如打架等,这会直接对脊髓造成损伤。
合理安排作息,过劳会引起免疫力下降,诱发病毒感染发生脊髓炎,病情严重时会进一步发展为脊髓休克。
打疫苗要慎重,尤其是减毒活疫苗,可能会引发自身的免疫反应,诱发脊髓炎及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的黄金治疗期是什么时候?
6 小时内,越早治疗越好。
脊髓休克开始恢复时会有哪些信号?
远端肢体肌力恢复。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常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患者的脚趾头开始动了。
患者能够感觉的范围越来越大,感觉障碍的恢复一般会从上向下进行。
总而言之,较简单、原始的反射会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一些复杂的反射会恢复得比较慢。
脊髓休克发生了,我们能做点什么?
最重要的是减轻症状,防治并发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康复训练。
正确运输病人,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当患者出现症状,或怀疑其有脊髓损伤时,应该尽快将病人送医院治疗。千万不要抱起患者就跑,要么保持受伤时的姿势带病人去医院,要么让病人平躺在硬木板上进行搬运。
急性脊髓休克发作时,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家属可以辅助医生将患者瘫痪部位的肢体保持功能位,防止肢体长期处在放松无用状态,引起肌肉关节萎缩痉挛。
积极用药治疗。在脊髓休克的急性期,可以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做短程冲击。一般是 500~1000mg 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连用 3~5 天。
后期改为口服并减量,直至停药。这有助于减轻脊髓的水肿程度,控制病情,防治症状进一步恶化。也可以用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以及 B 族维生素等。
观察症状是否有上移的趋势。瘫痪部位逐渐上升意味着病变范围的扩展,应及时干预,以免呼吸肌瘫痪引起呼吸困难、窒息。
病情稳定后,一般是脊髓休克发病 1 周以后,应鼓励患者进行一些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尤其是加强没有瘫痪部位的锻炼,来补偿瘫痪部位功能的缺失。具体如下:
起坐训练。将床头从水平状态抬高到 30 度左右,如果患者适应良好,没有不良反应,则可以每天将床头抬高 15 度,一直到 90 度。每天 2 次,每次 30 分钟~2 小时不等,一般需要一周的时间适应。
关节被动运动。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活动已经瘫痪的肢体,每一个关节在各个可以活动的方向活动 20 次,每天 1~2 次,防止关节发生畸形或者挛缩。
多喝水。因为患者不能自己排尿,在医院治疗期间一般都会插导尿管,尿道本身是无菌环境,插了管子会增大外界细菌入侵的风险。所以要多喝水,每天引水量 2500ml 到 3000ml 左右,以防尿路感染。